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界新闻 >

国际经济法网青年学人访谈系列(六):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宋巍

时间:2010-06-20 点击:
【编者按】国际经济法网将陆续推出“青年学人访谈系列”,采访人物涉及国际经济法及相关法律领域的青年学人。以下为“青年学人访谈系列”的第6期。
【被采访者简介】
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后;法学博士;美国圣约瑟大学访问学者(2007——2008)。曾任《市场周刊》法治方圆栏目特约主持人(2008、2009)。出版并发表过《刑事法治的理论探索》(合著)、《律师制度与律师实务》(教材、合著)、《中国刑事诉讼法改革刍论》、《法之本质刍议》、《美国金融风暴所引发的思考》等多篇文章和著作,其博士后课题获得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
 
【被采访者照片】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为何选择法学专业?又是如何对法学学术研究产生兴趣的呢?
       宋巍(以下简称“宋”):之所以选择法学专业,我认为主要是受父亲的影响,我父亲从事法律工作近三十年,曾经担任过检察官,1986年后至今一直从事职业律师工作。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埋头于厚厚的案卷,那时认为法律工作非常辛苦。等我大一些的时候,学会了关注父亲与同事在家里谈论一些案件和法律问题。那时,我总会为他们的辩论所吸引,也会为各类案件中的是非曲直所着迷,父亲潜移默化的将“公平正义”、“法律规则”、“社会责任”等概念灌输给了我。从高中时起,我就确立了学习法律的目标。
大学期间系统的法律学习,使我对法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每当我看到一部法律,我往往在了解法条内容的基础上,会进一步探究立法背景和立法本意以及这部法律的本质和出台的现实意义。因为这种学习和研究可以让我更深刻的思考很多看似简单实而深刻的问题,可以通过现象和事实本身,甚至是法条本身看到事件、个人、甚至整个社会所关心和函待解决的问题。
 
 
记:您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什么呢?您如何看待您所研究的领域目前发展现状?
宋:我目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进行经济学博士后研究,研究的主要领域是“风险投资与金融监管”。其实,中国有“风投”这个概念伊始至今不过十余年的时间,但风投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则是巨大的。因为风险投资领域本身是金融资本和产业实体结合的过程,是虚拟和现实结合的过程,是现在和未来结合的过程。因此,风险投资是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对风险投资本身进行法律和经济上的研究,尤其是从法律角度去研究是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而风险投资涉及的法律业务是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为全面和综合,其中可能会涉及到IPO、BOT、NPL等法律事务。因此风险投资律师业务是律师参与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项较为高端的律师业务。而且,今后风险投资将会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记:您觉得您对“风险投资与金融监管”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展现了现代金融风险错综复杂的特征,自发生至今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涉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世界性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的破产、贝尔斯登的被收购、美林、摩根甚至花旗和AIG等一系列知名的投资银行和金融机构均无幸免。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对现代华尔街金融模式,特别是风险投资领域的相关优劣重新予以考量。引发这场世界级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发展过程对发展中的中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为此,我力图找到当前中国风险投资领域与金融监管制度之间的各项基本问题,借此反映中国风险投资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作用。并希望能够通过对发达国家监管风险投资领域之方法和制度的研究,发现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制度对风险投资领域进行监管的宗旨和目的,并希望能够借此从中国金融监管所涉相关法律及政策、规章和现实意义出发,对中国金融监管制度所涉及风险投资领域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初步的解决方案
 
记:您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什么?
宋:我会选择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的风投公司、国内银行、证券等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内风投公司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考察、访谈、会议、问卷、参与实测和研讨会等方式,并遵循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和路径展开研究。
 
记:您接下来的学术计划是什么?
宋:就是继续我的博士后研究,继续我的课题研究。
 
记: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您觉得哪一位学者或者哪几本著作对您的学术影响最大?
宋:我本身很热爱刑事法律,是一名刑法学博士,研究的是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因此,很多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专家的著作我都读过,其中包括我的导师及前辈、贤达的著作。譬如:宋英辉老师、杨诚老师、顾永忠老师、张志辉老师以及大家都很崇拜的陈光中老前辈和一些耳熟能详的像张明楷先生、陈兴良先生等。由于我主要从事民商、公司类法律事务,故我目前在作经济学博士后研究,读了很多经济学领域的书籍,例如,成思危主编的《中国风险投资年鉴》《风险投资在中国》;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以及一些畅销书如:彼得﹒马丁与霍尔纳格合著的《资本战争》;安蒂﹒森维金与凯特﹒因孔特雷拉合著的《纸变钱的游戏——美国债务真相》、宋鸿兵的《货币战争》等。要说对我学术影响最大的学者,我认为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恪先生。陈先生治学,具有无一字不无出处的严谨与审慎,明显衣承了乾嘉学派,且吸取了欧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自觉地克服了乾嘉学派缺乏综合研究的不足,实为一代大师也。陈寅恪先生曾自我评价“平生治学,不甘逐队随人,而为牛后”,彰显了他做学问的骨气和志气。陈先生的言行向我们青年学者再次证明了:做学问当破万卷书,出成绩须有淡泊心的治学精神。陈先生做人、治学的态度和精神永远是我们青年学者所应学习和体悟的。
 
记:您对青年学生的法学学习有何建议?
宋:基础法律学习上要极为认真、法律知识积累上要多读名著、平时多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记:请您对我们国际经济法网站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宋:国际经济法网站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永远的与时俱进!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