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界新闻 >

国际经济法网青年学人访谈系列(五):华中科技大学毕竟悦

时间:2010-05-13 点击:

【编者按】国际经济法网将陆续推出“青年学人访谈系列”,采访人物涉及国际经济法及相关法律领域的青年学人。以下为“青年学人访谈系列”的第5期。

【被采访者简介】


       毕竞悦,女,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普通法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曾组织北京大学出版社“宪政经典译丛”、“法与经济学译丛”、“世界法学译丛”,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三联发学文库”、“法律文化之旅”等丛书,近年来为国内学界引进优秀国外学术著作近百本。在学术期刊及其他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时评、书评数十篇。
       学术译著七本。研究领域为:英美宪政、宪政理论、法理学。

【被采访者照片】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为何选择法学专业?又是如何对法学学术研究产生兴趣的呢?
毕竞悦(以下简称“毕”):选择法学专业是一个偶然。当时高考的时候,我本来是比较抵触法学的,但是却无意中报了法学专业的志愿,可能是因为在高考的文科招生中法学院系比较多吧,在报考表中随处可见。当时抵触法学的原因主要与对“法”的认识有关,我想这也是许多中国普通百姓对“法”的认识。提到“法”,自然令人想起严刑峻法、死板的条文以及现实中的司法腐败。使我对法学发生兴趣是在大二的宪法学课上,郑贤君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法律背后的自由的精神、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尊重等等。在法学的学科中,我更喜欢比较理论化和宏观的问题,在当今中国,首要的不再是“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是“有法不依”的问题,这单靠部门法的具体知识是无法解决的,不仅需要站在法律内部、而且需要站在法律外部去思考中国的法治问题,这也决定了我未来的研究兴趣。

记:您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什么呢?您如何看待您所研究的领域目前发展现状?
毕:我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宪政理论。在硕士期间,我是外国法制史专业,主要是从西方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法治的形成。经过了几年的工作时间、尤其是媒体经历之后,我对中国问题有了更深的感触。
宪政研究既包括国家理论、公民权利的层面,也包括具体治理的层面,还包括宪法规范的层面,实际上这里面涵盖了宪法学、宪政治学、宪政哲学等方面。目前中国的宪政研究包括几股力量:一是理论法学的学者,包括法理学、法律史的学者等;二是,宪法和行政法的学者,主要是规范宪法学的角度;三是政治哲学的视角;四是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更加关注于大量公共事件,在公共媒体上发言。
中国的宪政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具体而言的收入分配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这些既是具体的经济学、社会学关注的问题,也涉及宪政理论问题,需要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包括法理学、宪法学、法律史以及部门法)、社会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希望我国的宪政研究能够从关注问题出发,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

记:您觉得您对宪政理论的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毕: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急需高质量的宪政研究。至于我自己的研究,我认为还无力对现实产生指导意义。

记:您在研究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什么?
毕:我自己比较喜欢实证的方法,但是实证的方法在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获得真相。有时我们可能自以为自己是在作实证研究,但可能只揭示了部分真相或者片面的事实。所以我觉得在实证的背后还需要有价值支撑,需要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感的判断,而不能逆历史潮流,为现状中的不合理进行辩护。有一些留学回来的学者掌握了很好的方法,也受过很好的学术训练,但是他们反倒缺乏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同情的理解,说一些很怪的话,用我们的合理部分去指责西方发达国家不合理的部分,认不清社会发展的主流何在。
对于我们法学而言,我们基本的概念和体系都来自于国外,所以比较研究的方法也很重要。但是比较不能简单地看条文、看书面的东西,更需要理解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理解制度背后的逻辑,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外的倾向。

记:您接下来的学术计划是什么?
毕:我最近比较关注的问题是民主的理性决策问题。我们以前对于选举民主关注较多,许多关心中国问题的学者关注于中国的基层选举以及中国在选举民主领域如何进行改革。我们还需要管理的民主和治理的民主,这是一种日常形态的民主,也就是说使民主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状态,通过民主使我们的管理和决策达到理性化,这就需要设计民主的程序和制度,避免走向多数人的暴政。这个课题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小到家庭、公司的决策,大到城市、国家等公共领域的决策。

记: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您觉得哪一位学者或者哪几本著作对您的学术影响最大?
毕:我比较喜欢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他很睿智,总能扑捉到社会中的前沿问题。他既不故作高深,也不流于低俗。他的思想倾向应该是秉承了新政自由主义的传统,强调政治自由,同时强调国家的权利和责任。

记:您对青年学生的法学学习有何建议?
毕:现在法学院校的学生很多,据说全国有在校学生60多万,而我国的就业结构又多少存在着问题,法学的就业并不是太理想,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同学都感到很茫然。同时,我国的法学教育在“大跃进”的同时也造成了参差不齐的状况,虽然大家都是学习法律,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受到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
我觉得首先不要管环境怎样,无论是学习环境、就业环境还是法制环境,因为我们同代人都是面临着同样的环境,不要以环境为借口。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们想要做什么,我们感兴趣的是什么,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要急功近利,要为自己订一个10年规划,然后去为之努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同时又能赢得世俗的成就,这是最高境界,但这很难,所以要学会随遇而安,但不随波逐流。
现在独生子女比较多,在走上社会之前,几乎没有遭遇什么挫折,在家里都是备受呵护。而在走向社会之后,受到挫折在所难免,许多人无法适应这个转变。最近弑亲案件、自杀事件很多,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现代年轻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稍有不顺就会反社会。所以要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不要走极端,这个世界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黑暗的。
以前,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而现在学历教育普及了,博士、博士后、甚至国外的博士都不大稀奇了,所以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不要盲目追求学历,要学到真的东西,有一技之长,读学位只是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正直的人。否则,一个人越成功,对社会的危害也就越大,自己也可能感到空虚。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司法界存在着某些腐败现象。其实适应这种现状并不难,为了自己的利益行贿受贿,这并不难,难的是坚守自己的理念。如果我们每个法律人都努力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为推动中国的法治尽一份力,那么中国的法治状况能不好么。

记:请您对我们国际经济法网站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毕:我觉得国际经济法网站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再增强一些专业性,尤其是对国际贸易领域的实务问题的探讨,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等。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