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祖雪 性别: 男 出生年份: 1958
系别: 法律系 职称: 教授 学历: 博士
电子邮件: gzx9280@126.com
个人小传
1977年冬,全国高考制度恢复,已当了三年农民的我如愿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中南工业大学。但是,遗憾的是,我读的并不是自己报考的理工科专业和学校,而是文科专业——政治理论师资班。虽然这样,我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兴趣并没有因此而消退,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除了学好文、史、哲、经等专业课程外,另外又选修了物理、数学、化学等大量的理科课程,并最后选择了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科技哲学专业。
1982年本科毕业后,我进入了科技哲学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方向是量子力学的哲学。1985年6月研究生毕业,获得哲学硕士学位,并在母校—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担任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87年6月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10月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
多年的教学与研究,使我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离不开良好的法律环境。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1993年,我的研究兴趣开始转移到科技与法律的关系上来,并创办了中南工业大学法律系。于是,我选择了知识产权法和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作为自己新的研究方向,并于1995年9月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专业,师从国际法专家梁西先生,以国际知识产权法为方向,攻读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与此同时,1996年,我受国家教育部的派遣,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国际专利、版权与反不正当竞争研究所进行了半年的访问研究。回国后于2001年10月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尽管从学科来说,我的研究从哲学转向了法学,但从研究对象来说,我始终没有离开过科学技术,始终是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进行着我的研究。我的科学技术情结从始至终都难以解开。
由于种种原因,我曾经从事过相当长时间的教学行政管理工作。1987年10月至1990年10月担任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副主任;1990年11月至1993年5月担任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主任;1993年6月至1997年6月担任中南工业大学法律系主任;1997年7月至1999年7月担任中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1999年8月至2003年8月担任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曾任湖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第四届常委;政协湖南省第七、第八、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长期的行政管理工作,不仅影响了我的身体健康,而且浪费了我的学术年华。因此,2003年我毅然辞去了行政职务,彻底实现了向学术生涯的回归,并来到了厦门大学这所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开始了一个普通学者的生活。
我为自己的选择而快乐,而且会将这种选择进行到底。
主要讲授课程 国际法;条约法研究;国际知识产权法研究。
主要学术观点
研究理念和特点 研究理念和特点:在学科的交叉空白处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承担项目 1,国际科技合作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2004年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经费5万5千元;
2,TRIPS协议框架下的传统知识保护研究,司法部2004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经费4万元;
3,中国和平发展与知识产权国际法律前沿问题,教育部2004年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和平发展的重大国际法律问题研究”(批准号:04JZD0015)子课题,经费1万元;
4,现代国际法中的知识产权制度研究,2001年湖南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经费3万元。
主要著作
1《国际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
2《企业哲学思维》(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理论科技史》(副主编),湖北科技出版社1990年版;
4《技术论》(主要撰稿人),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5《自然辩证法原理》(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6《第三次跨越——知识经济前瞻报告》(主编),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7《没有完结的论争——量子力学解释群的历史与哲学》(合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8《国际法》(参编,30000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主要论文 法学类:
1.《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面临的冲击与命运》,《法律科学》2004年第3期:
2.《巴黎公约第19条的立法精神及其对发展国际法的意义》,《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3.《实用新型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求索》1997年第1期;
4、《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发展趋势》,《湖南法学》1997年第3期;
5、《国际贸易的新特点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6、《实用新型制度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科技成果纵横》1996年第4期;
7、《论专利制度与角色建设的关系》,《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年第4期;
8、《国际法的法律性质再认识》,《法学评论》1998年第1期;
9、《试论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现代法学》1998年第6期;
10、《论侵犯专利权罪》,《发明与革新》1999年第3期;
11、《浅析发明专利申请的制约因素》,《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12、《国际知识产权法:一个新的特殊国际法部门》,《法学评论》2000年第3期;
13、《职务发明创造的重新界定》,《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助)》2000年第3期;
14、《网络版权,谁是你的保护伞》,《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5、《浅谈商标的文化蕴含》,《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16、《知识产权制度:知识经济的法律制度》,《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7、《中美著作权法的立法基础比较》,《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8、《TRIPS协议: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新阶段》,《文法论坛》,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试析国际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则》,《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20、《论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效力》,《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1、《论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社会基础》,《湘潭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22、《论国际法的理念》,《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
23、《论国际技术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限制》,《当代法学》2005年第2期。
科技哲学与科技政策类:
1、《玻恩的不变量思想与现代科学认识论》,《中国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2、《对称性:科学认识论的工具》,《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3、《试论认识主体性的三个层次》《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1年第1期;
4、《玻恩的科学方法论思想》,《自然辩证法通讯》1988年第6期;
5、《物理学中的实在概念》,《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6年第4期,1987年第1期;
6、《量子力学提出的一个认识论问题》,《光明日报》1986年5月26日;
7、《对称性:客观性的辩证重建》,《求索》1989年第2期;
8、《从量子隧道理论到隧道技术》,《科学探索》1985年第1期;
9、《试论技术的定义与特征》,《自然信息》1983年第4期;
10、《技术开发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科技日报》1987年1月9日;
11、《论技术规范与技术实践的辩证关系》,《科技日报》1987年9月21日;
12、《学科交叉现象辨析》,《中南工业学青年优秀论文集》,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3、《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述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3年第2期;
14、《论企业行为与政府行为的关系》,《湖南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15、《论“两个基本点”的统一性》,《湖南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16、《欧洲中世纪科学的发展及其原因》,《自然信息》1986年第2期;
17、《伪科学及其构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18、《高科技:危机与希望并存》,《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5期;
19、《论科学的人文精神》,《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20、《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1、《超国界的契合与回响——试论国际组织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年第2期;
22、《科学与宗教——科学哲学题中应有之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
23、《略论科学的价值观》,《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2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第4期;
25、《科学奖励系统的功能诠辩》,《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
26、《网络环境与科学交流系统》,《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27、《论我国科技奖励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中国科技奖励》1998年第3期
28、《终身教育理念在因特网环境中的实现》,《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
29、《尽快实现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实质性提升》,《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