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法律书屋» 法律书评 >

李冰雪:穿越千年的巨著 人类梦想的乌托邦——品读《理想国》书评

时间:2011-10-06 点击:

初读《理想国》是在大一时,因为它太出名了,以至于很多老师都对我们推荐过。当时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由于柏拉图诡辩的技巧和广博的知识,我读得如坠云雾不知其然更别提知其所以然了。在讲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外国法制史的课堂上,老师再一次提起了这本穿越千年的巨著,记得讲了柏拉图的生平事迹,这本书的结构怎么划分,每一章的侧重点都是什么,文中的几种主要的政治体制,还讲了书中几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有古格斯的隐身戒指、洞穴比喻及其解读、厄洛斯的经历等等。听完后,我感觉这本书没有我想象中的晦涩难懂,就决定拜读一下这本巨著,领略人类梦想的乌托邦究竟是怎样的,它究竟有何魅力令几千年来的人们为之倾倒并久传不衰?于是,为了便于理解我便将三本书放在一起看。我知道,我浅薄的思想和稚嫩的笔端使我不能很好的理解即便理解了也不能恰到好处的表达,也许会将它理解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但我相信聊胜于无,每个人不都是这样进步的吗?一遍遍的解读、否定再解读再否定,思想才能不断地进步与升华。

《理想国》全书共十卷,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卷,即整本书的切入点,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针对“什么是正义以及正义对人有利还是不利”这一问题展开辩论,从而引出了本书的主题——正义。第二部分是第二到第四卷,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指出有个人的正义也有城邦的正义,在他们讨论正义的问题时可以先讨论城邦的正义,然后再以大见小的在个人身上考察它。这就由个人的正义导入到城邦(国家)的正义这一问题上来,并指出,国家是由统治者、辅助者(军人)、生产者组成,他们的分工是由遗传和后天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的灵魂是由智慧、激情、欲望组成的。同时要明确社会分工,注重对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第三部分是第五到第七卷,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指出统治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和考察这种素质,认为只有哲学家才是最有智慧的人(他们敏于学习、强于记忆、勇敢、大度),才能充当国家的统治者。同时提出了女人可以与男人进行同样的教育和训练的男女平等的设想(尽管这种设想在今天看来仍然有其不合理之处,但我们不应该用今天的观点来苛求古人)。第四部分是第八到第九卷,柏拉图重点分析了四种政体,即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以及在这四种政体下产生的四种类型的公民。还论述了不同的政体如何走向转变演变成为另一种政体。第五部分是第十卷,再一次批判了诗人以及别的模仿者同时借助厄洛斯的经历告诉人们,要我们坚持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

简单的概括了一下《理想国》的主要内容,也许有失偏颇,但自己在概括的过程中也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并且也有助于自己从宏观上对整篇文章加以理解。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套用柏拉图在这本书上的一个词就是“观念”(或称其为观点)。这些方面也许是散乱的、毫无章法的,这种感受也许是肤浅的破碎的,但却是我为之深感兴趣,以至于迫切地想要表达的。

关于正义:本书的开头是从关于人生这一经久不衰常谈常新的话题开始的,即一个人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才是美好的人生。随着探讨的深入,人生的意义便和正义联系了起来,即一个人究竟正义还是不正义的度过他的一生才算是美好的。在这里,我不禁佩服起柏拉图缜密的思维和雄辩的技巧(当然这里也有一些诡辩之处,例如他指出,善于攻击的人也善于防守,对应会管钱的人也会偷钱,就是典型的强词夺理,应该对应的是会管钱的人也会花钱等,但终究瑕不掩瑜)。柏拉图在驳斥了一系列的观点之后(如正义就是借债还钱,正义就是以善待友、以恶对敌,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令我开始反思:一个人怎样才能保持正义之心,正义的人真的是快乐的吗?的确,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潜规则大行其道,一个保持正义、正直的心也许会遇到许多挫折甚至于寸步难行;“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也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确,一个犯小罪者往往会被揪出来杀鸡骇猴,而一些叛国者或牵涉众多的案件最后大多却不了了之。他提出的“正义者是幸福的”,我从他所建构的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身上并没有看到这种幸福,他考虑的是城邦总体的幸福,这种过分强调城邦总体,是不是忽略了个人的价值与幸福呢?“一个人类的共同体总是由不同的、甚至冲突的部分组成的,社会以基本制度的形式兼顾各方的利益,并制止各方为了私利而进行毁灭性的争夺,对于城邦的生存和和谐稳定是至关重要的。”(魏开阔:《理想国》中的正义思想及其启示,载于政法行政,2009年1月(中旬刊))我对这句话深以为然,在一个不能兼顾各方利益的政治制度下,其本身的正义性很让人怀疑。即使在这种体制下他们是快乐的,我不禁也开始怀疑:柏拉图的“正义的人是一个最快乐的人”是建立在有一个这样的“理想国”的政治体制之上的,问题是,在一个并没有这种政治体制的国家,我们如何才能保证正义的人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人呢?

在论证什么是正义时,他采取了先论证城邦正义的方式,提出城邦正义就是“每个人在国家内做他自己份内的事”,我对推出这个结论的前提很是怀疑,因为他指出,每个人最适合的只有一个职务相互交换会导致危害国家而危害国家正是不正义的表现。时至今日,我们再来看这个结论的推导过程会觉得有些荒谬,因为现代社会职业或职务是对全体人员都加以开放的,职业的流动不会带来对国家的危害(除非这种流动会发生革命,导致政体变革,但这种变革也不见得一定是坏事),并且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只适合一种职业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很多人完全可以将二、三个职务完成得尽善尽美。他后来又论证了个体的正义,提出“个体的正义就是灵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即人的理性、激情和欲望保持在各自的限度之内,从而求得各不同部分的和谐统一。这点我很赞成,也为几千年前哲人的思维的缜密和考虑问题的周全而惊叹不已。

关于四种政体:当我读到《理想国》第八卷的四种政体时,我不可避免的想到了我们国家,也许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或可能犯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误,但我还是愿意谈下。当他谈到这样几段话时:“一个国家尊重钱财、尊重有钱人,善德与善人便不受尊重了”“这样的城邦必然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富人的国家,一个是穷人的国家,住在一个城里,总是在互相阴谋对付对方。”“在这种制度下很可能无法进行战争,这是它的另一个毛病。他的少数统治者要打仗,非武装人民群众不可。但是,他们害怕人民甚于害怕敌人。”他们吝啬,乞丐、小偷、扒手、抢劫神庙的盗贼,以及其他为非作歹的坏人充斥在这个国家之中。我一下子联想到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不是这种典型的寡头政治体制吗?大家纷纷以金钱至上,作为人的价值和追求的目标,人们攀比金钱的数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之心,允许资产的任意流动就产生了财富聚集到一部分人手中的结果,比如垄断企业、房地产等。以至于一部分人越来越富,而另一部分人越来越穷,社会上充斥着乞丐、小偷、扒手等。在面对别国的挑衅之时,政府只是象征性的抗议,他们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害怕群众的力量甚于敌人。在对僭主政体的描述时,我一下子对应到了毛泽东统治的那个年代。柏拉图对僭主是这样描述的,这个人在他的早期对任何人都是满面堆笑,逢人问好,不以君主自居,于公于私他都有求必应,豁免穷人的债务,分配土地给平民和自己的随从,到处给人留下和蔼可亲的印象。他挑起一场战争,清除了他的敌人,然后消灭其早期的拥护者(而这些人是他的朋友和必须雇佣的忠实警卫)通过鼓吹僭主政治在其他国家及国内获得荣誉和名声。这不就对应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很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分配土地给人民群众,博得他们的拥护和支持。然后对应到了国共战争、文化大革命,清除其外部敌人和早期的拥护者,然后援助其他国家建立社会主义体制,我惊讶的发现,柏拉图将这种几千年后出现的不完美的政体在当时就意识到它的特征和危害,并如此精准的加以描述。这种描述令我吓了一跳,以至于不敢相信这会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对现在的政治体制的预测而是现在的人对它的描述。关于民主政体,我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今天的民主国家的代表国——美国。民主国家有其平等自由的信念,典型的无政府主义使其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个性,然而这种个性发展到极端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柏拉图这样描述“他们称傲慢为有礼,放纵为自由,奢侈为慷慨,无耻为勇敢”诚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过度自由,个性得到过度发展的政治制度,也有其自身的弊端。

我非常赞同柏拉图的“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中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的方向”的观点,确实有什么样的国民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政体与之相对应。并且在柏拉图提出的四种政体对应的四种不同的国民习惯的详细对应和描述我也深以为然,但我想提出疑问的一点是,这四种政体真的只能按照这样的顺序和逻辑加以转化吗?(即由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他所描述的这种变化会不会有些简单和想当然?另外,他也没有明确的提出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才是最尽善尽美的,有别于以上四种政体的,这不能不说是这本书的疏漏之处。

关于启发式教学:《理想国》一书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启发式教学这一理论及其操作方式,但在该书中有所体现。(例如,一个自由的人不应该强迫接受知识,来吧,我现在对你进行启发等)但我本身对这种教学方式有一些疑问:到底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该如何操作?柏拉图认为人理念中的知识本来就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后天只不过将这种知识忘记了。教育的过程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习者,而是通过启发,唤起人们在先的意识,唤起这些在先的被遗忘的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从心灵上真正接受这种知识。到底该如何启发人们走向已知的知识?从《理想国》中我大概可以略知一二,应该就是通过类比、演绎等推理方式设计出一系列与所启示的知识相关的问题,不断的加以发问,然后让回答者自己走入知识的丛林中去,找出知识的所在。但仍然有一个疑问就是最先的知识该如何教授给人们?我觉得有一个解释可以说得通,那就是只有在大学也就是在人们已经掌握一定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谈启发式教学,因为在人们已经对最基础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的前提下,利用人们的已有的知识对启发的问题做出判断然后得出结论。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深入浅出的设计出这些问题,使只具有一般知识水平的能独立的思考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呢?我无从知晓。

以上就是我读《理想国》的一些感受,关于《理想国》想说的还有很多,比如我认为他所设计的共妻制实在是没有考虑到个人的感受(比如占有的欲望),关于孩子一起交给国家抚养没有考虑到作为一个母亲的感受,并且在避孕技术和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实行这种孩子由国家统一抚养的制度实在是不敢保证能完全避免乱伦的发生。对于他对待诗人和模仿者的态度,实在是有妨害言论自由和扼杀艺术之嫌(试想一下,在没有言论自由的情况下,如何伸张和维护正义?在没有夸张和想象等诸多手法的前提下,艺术何以生存?)。关于统治者可以向被统治者撒谎来维护统治,我觉得也是违背正义的要求的。关于他的阶级观念严重,将人分等分类,认为人的等级很大程度上由遗传所影响,我也不敢苟同。虽然我觉得这本书有一些不合理之处,但我深知不以一眚掩大德的道理,更何况,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要求古人,再者也许是自己的理解出了纰漏。这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到城邦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值得流传千年的巨著,在这样的城邦之中,寄托着无数人为之奋斗变革的梦想。就像爱默生所说的:“柏拉图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柏拉图。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的价值都在这本书里(《理想国》)”。确实,这本书以正义为主线,以追求永恒的理念(真善美的统一)为最高目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正义、智慧、勇敢、节制的理想之邦,在这本书中涉及到政治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诸多领域的思想,要真正读懂这本书还真是不容易。虽然读这本书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疑惑与不解,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肯定会有许多偏颇和疏漏,但我还是用略微颤抖、有些稚嫩的双手将我心中的一些想法写了出来,我愿意多遍的品读它以获得更深的理解与感悟。就像《理想国》的结尾所说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与智慧,我愿意为实践这样的目标而努力!

 


【作者简介】
        李冰雪,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学系。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