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重要会议纪实 >

刘俊敏教授在“中国与国际经济法律秩序的变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时间:2013-04-15 点击:
刘俊敏:因为这个粮食贸易它从零开始,也就是从农作物这个生产、加工到运送,一直到最后的消费者消费的那儿。也就是从农场到餐桌的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排放了多少的碳。通过一个可视化的标签制度把它可以量化出来,然后让消费者去选择。那么这么一个设计呢,它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于单个产品的碳排放的预算。所以说这个里面我选择了它的特殊性。或者说我们计算他这个还有些难度,也就是有一个制约的瓶颈的问题。那么这个制约的瓶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它的特殊性又在什么位置上呢?这个特殊性是说这个农业不仅是个排放源,但它同时也吸收碳。在吸收文化司气体的同时,他也在吸收碳。这样一个过程它是特殊的。另外一个特殊呢就是,农业我们可以称他是个高危的行业,那么这个高危的行业是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我们都说农业它面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那么这也变成了一个它特殊的原因。它现在这个制度和难度呢,这个难度一个是涉及的环节太多,那么这是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呢,碳标签的试行对其他的铲平好用些,但对这个粮食贸易,碳标签就可能很难的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我们说让消费者去按这个碳标签去选择买粮食,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但粮食毕竟和其他的商品是不一样的,人么离不开他,离不开他就意味者什么呢,你要是实行碳标签这个制度,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那么老百姓会不会支持呢?这就好似这个碳标签制度实施起来的一个制约的关键。但尽管是这样,国际上已经开始做了。国际上做的这个也有这个制约。那么这个特点呢,一个就是说现在碳足迹核查标准的规范越来越统一。那么这个很容易,因为英国有这个统一标准的协会,这是它搞的一个标准。现在国际标准组织也是采纳了它的这个标准,以这个为蓝本做了修改。很多的国家也包括我们国家呢,也已经借鉴了这个制度。所以说,这就是国际上的一个导向。另外一个这个具体的运作的过程当中,他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贸易壁垒。也就是像法国,他们那个新的环保法案试行一年,一年之后呢,就根据它这个试行的情况来决定在什么时间进行强制实施。如果要是强制实施了,那我们的产品要是出口的话,那就得带有这个碳标签了。所以说,其他的国家也陆陆续续的出台了相关的规定。那么这个很有可能呢,就设置成为一个新的关卡。这是国际上的一个实践的导向。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国家如何来突破这个关卡,或者说我们要怎么样实施去把这个瓶颈解决了。因为我们国家有自己的特殊的情况,比如说我们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五分之一的人口,很自豪。但是它身后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去挖,也就是说消耗了哪些东西,很少有人挖。这个7%的耕地消耗了全球30%的氮肥,和30%以上的磷肥、钾肥。那么这个碳排放是比较严重的。所以说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是连续九年增了粮食产量,背后是什么?这个背后就是我们大量的化肥的投入。所以说那,如果说计算这个碳排放,就我们国家来说,肯定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个破解呢,不能说这个难度太大我们就不去做这监视。我们还是要从我们自身情况出发去研究方法,参考国际上的方法,要齐头并进的,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另外一个呢,其实要实现碳减排这么一个能力的呢,我们一般来说靠技术。但是现在一些技术在外国都是特别难的,虽然我们有些属于自己的技术,这是提高自己能力,这是一个口号,那如何来提高呢?我们要怎么去借鉴、怎么去做?那么现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一个低碳经济的社会。咱们这个报告里强调说建设一个生态的原型。你说这个生态原型怎么建设,这里面就有这么一个存在的问题。就是你要节约资源,节约资源意味着什么?我们资源分配的本来就少。另外一个呢就是,我们说到2050年我国经济到多少多少亿了,又增加多少多少人,那这些人吃什么,所以还得靠这个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和低碳农业他俩这个虽然不是一个概念,但是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对它们的一个表述。所以说这又是一个我们克制制约瓶颈的一个办法。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这个意识其实也包含着节能、减排这方面的要求。所以说消费者这个低碳意识的提高和企业的减排能力的提高,都是这样一个破解瓶颈的方法。不知道观点对不对,还请大家一起来探讨探讨。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