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界新闻 >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召开《国际法研究》期刊座谈会

时间:2014-03-01 点击:
2014年2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国际法研究》期刊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新会议室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条法司、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来自实务部门的领导,还有中国国际法学会、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厦门大学、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代表以及《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等兄弟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的代表。
会议第一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甦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陈泽宪代表国际法研究所致辞。陈所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同仁的支持,然后介绍了国际法研究所的沿革和发展历程、目前的组织结构、研究处室和职能部门。陈所长指出,《国际法研究》于2006年创刊,目前已经连续出版了9卷,产生了较大影响。2013年1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国际法研究》双月刊于2014年出版发行。《国际法研究》是中国第一本国际法专业期刊,它的出版发行是国际法学界、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国际法研究》提供了一个专门的国际法科研阵地和学术平台,是学科成长的媒介,维护国家法律权益的载体,也可以成为智库外交、学术外交的组成部分。《国际法研究》的办刊宗旨是,深入、全面、准确地对国际法领域的法律制度和观念进行研究,反映国内外国际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发展的最新动态及研究成果,打造国际法领域学术平台。当然,办好刊物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努力,更需要全国法学界、法律界同仁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国春在致辞中首先对《国际法研究》双月刊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学术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势资源以及核心竞争力之一。获得刊号不容易,是院党组和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的结果,希望国际法研究所把握好政治方向、理论方向,遵守法律法规以及院内关于期刊管理的规定,办好刊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在致辞中指出,《国际法研究》双月刊的出版发行,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在社科院期刊管理"五统一"的大背景下,感谢院领导和国际法研究所的信任,《国际法研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国际法研究》自从2006年创刊后逐渐有了很大的影响,已经被CSSCI纳入视野范围。在改为双月刊之后,就有了一个更高、更坚实的平台,昂首前进。出版社将尽心尽责,高质量地出版、推广、发行好期刊,争取让期刊尽快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名刊,并且将来争取出英文版,走向世界。
会议第二阶段由陈泽宪所长主持,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欧阳玉靖、条法司参赞马新民、《中国法学》杂志主编、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张新宝、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曾华群等嘉宾在祝贺《国际法研究》双月刊的出版时,还分别从各个角度就如何进一步办好刊物作了精彩发言。
欧阳玉靖司长指出,刊物的生命力在其内容,希望学者们多研究我国外交上比较紧迫的议题,例如领土主权及其划界、跨界河流与水域的开发、管理与利用、边境地区的跨境经济贸易合作、钓鱼岛、东海、南海、黄海问题、领土海洋权益的司法化及各种争端解决机制。最后,希望作为国家级智库的国际法研究所能多出成果。
马新民参赞感谢国际法研究所和各位同仁对外交部条法司工作的支持。他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是我国国际法研究的重镇,有雄厚的学术基础和科研实力办好刊物。办好刊物,首先要准确定位。目前我国国际法研究的话语权、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国际法研究》需要打造成面向全球的国际法论坛,成为宣传中国国际法思想、理论和实践的平台。其次,质量兴刊。质量是杂志的生命线,需要依据国际法的性质、渊源等特点设置相应的栏目,并注重成果的思想性和实用性。要具有国际视野和水准,反映中国乃至世界国际法的前沿成果。最后,刊物要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法学》杂志主编、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长张新宝教授指出,办好刊物,固然需要远大理想,但是更需要脚踏实地,因为一份刊物获得社会的承认需要时间,有一个过程。《国际法研究》必须具有学术性,研究是其特点。在整个法学界,国际法学人、成果都是少数。《国际法研究》有助于凝聚力量、推动国际法学研究多出成果,获得与我国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李鸣教授指出,国际法研究要有前瞻性。办好刊物,关键是稿源的数量和质量。就数量而言,可以从时事入手,深挖背后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毕竟国际法学是实用的学科,从时事案例中能发现有意义的选题。就质量而言,中国国际法学人很多,也有提高余地。在论文的导论或引言中,必须写清楚讨论的主题和论点、研究的起因、必要性与期望达到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路线图。
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曾华群教授指出,希望《国际法研究》成为引领、提升中国国际法研究的平台。首先,刊物要具有中国特色,联系中国实际、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法问题,不能只跟在西方理论后面。其次,要具有国际性。国际法研究在世界上毕竟有共同的语言、概念、规则,我国的国际法研究必须国际化。最后,需要将国家的需要与个人的研究兴趣结合起来,为国服务,影响世界,成为优秀的智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王军教授指出,我国目前的国际法学还处于弱势地位,随着中国大国地位的崛起,会面临更多的国际法问题。就如何与国际接轨的问题,他认为需要找准论题、做好资料整合和文献综述、将成果的英译本或摘译放在网站上。
北京市国际法学会会长、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吴慧教授指出,为了增加稿源,办出特色,可以每年策划特定选题、组织高水平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王可菊研究员指出,国际法的实践性强,应该多鼓励实际部门的投稿。
北京师范大学黄风教授指出,选题上应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以学术价值为准。
张爱宁教授指出,让《国际法研究》成为培养一批高端人才、诞生一批优秀成果的孵化器,尤其需要多扶持年青人。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法律研究室主任邢广梅就心目中的好期刊标准作了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杂志主编刘作翔指出,办好刊物,需要稿源质量,而这又很考验编辑的眼光。作为一份专业性的期刊,希望《国际法研究》发挥好引导作用。
刘楠来研究员指出,杂志编辑要有服务的意识,需要依靠全国的国际法工作者,处理好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题。
陈泽宪所长在总结再次感谢大家的热情与会和真知灼见,并指出办好《国际法研究》,任重而道远,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一如既往支持,诚挚欢迎海内外国际法专家学者投稿,并提出办刊意见和建议。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