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学界新闻 >

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沈四宝教授接受中国法制报专访

时间:2012-10-24 点击:

 

 

沈四宝教授最近接受中国法制报孙政华记者的采访,就外资撤离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并在20121011日在中国法制报法治周末评论以“外资撤离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为题予以刊登。现全文摘录,为了让读者对此问题有更多的感性理解,同时还摘录了孙政华记者的另一篇报道,同时摘录。

 

 

附件:法治周末采访稿

外资撤离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

 

外资企业撤离中国了?撤离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就这些读者关注和热议的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沈四宝教授

作者:法治周末记者 孙政华     最后更新:2012-10-09 23:59:06来源:法治周末

原题:外资撤离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

——专访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沈四宝

 

 

 

外资企业撤离中国了?撤离的原因是什么?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就这些读者关注和热议的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研究会会长沈四宝教授。

 

法治周末:从宏观数据来看,外资流入中国的速度开始减缓。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1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FDI)同比增长9.72%,而2010年这一数据为17.4%。因此部分人士认为,对于众多行业来说,中国已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企业维持高利润率(15%20%)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这次外资撤离中国现象的主要原因或深层的根源在哪里?

沈四宝:在GDP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出现了连续的滑坡。而外资撤离中国亦存在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入、国际市场的萎缩无疑是主要因素之一。加入WTO之后,国际国内市场连成一片,影响也是连锁的。

另外,中国自身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也是重要原因。中国的GDP增速由原来的2位数变为现在的1位数,外资必然受影响。

目前,国内一条很明确的政策是要大幅提高工人工资,所以外资企业在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前提下也会感受到压力。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给外资企业的优惠是“超国民待遇”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税收也是要统一的,外资企业在华的优惠就相对减少了。

此外,政治上的原因也存在。中国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感受到“威胁”的美国不时地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设置障碍,通过对中国的“非难”,使得很多商务活动、经济活动政治化,使其对华输入、输出资本都政治化。同时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威胁论。

 

法治周末:外资撤离现象之前是否有过?

沈四宝:历史上有3次外资从中国撤离,或者称作吸引外资出现比较大滑坡的现象。第一次是在1989年,前苏联解体,一些国家离开所谓的“社会主义阵营”,从中国撤资。当时也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尚对我国实施经济“制裁”,一些外资企业部分撤资或整个离开中国,影响比较大。

第二次是始于2005年至2006年,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撤资。美国次贷危机是全球性的危机,波及世界很多国家。当时撤离中国的很多是中小型规模的外资企业,集中在山东、广东东莞地区,以台资企业居多,同时还有一些韩资企业、日资企业。这些资本的投资额度相比之下不算大,但企业的数量是相对较多的。

第三次恐怕就是现在我们在讨论的。

 

法治周末:事实上,撤资应该区分为正常撤离和非正常撤离。部分外资的撤离属于“寿终正寝”。对于撤资之说,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危险警示吗?

沈四宝:改革开放35年了。打个比方,一个30岁来华投资的投资家现在也要65岁了。企业也是一样,当它的目的已经达到、项目已经完成、投资年限已经到期之后就要正常撤离了。还有一些由于经营不善、通过法定破产程序进行解散的也属于正常撤离。

而之前谈到的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政治原因的干扰、价值观念的巨大冲突等就属于非正常撤离了。这种情况下,保持稳定非常重要。

 

法治周末:尽管仍有相当比例的跨国公司认为,中国市场对其全球战略至关重要,但如果不能调整在中国的前进步伐,类似百思买、美泰、达能和仙霸玩具在中国的调整和撤退,将成为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翻版。那么,这次撤资会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沈四宝:这些变化总的来说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因为中国市场非常之大。西方国家出于各自的利益,想法也会有所不同,他们之间也有竞争。

欧洲是中国最大的市场,美国次之、日本第三,接下来是东盟和韩国。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是全方位、多层次、大面积的,不是仅仅对一个或几个国家开放。

事实上,资本最大的动力还是营利。就像水往低处流,资本永远是向营利的方向流动的。中国目前无疑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之一。在中国营利的机会仍然很多,资本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法治周末:能否对今后外资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作个预测?

沈四宝: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发展潜力不可小视,还是外资很好的投资选择。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已经相当好了,包括硬件、软件的建设也十分完善,国际环境中在资本输入国中当属上乘。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京津为龙头的环北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的投资环境远远优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越南、印度与我们的投资环境相比要落后十几年。

我们的外资投资环境已成气候,世界500强中的90%在华都有投资,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离开这样一个投资环境对以营利为目的的外资来说无疑是不明智的。我们的经济应该保持一个持续发展的势头,同时政策要稳定、透明度要强,让外资企业有一定的可预见性,能预见到一定时期内我们政策发展变化的思路。

比如工资增长政策的实行,应该与雇员素质的提高和工作水平的提高成比例。外资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初相对于国内一般企业的工资水平是很高的,但在国企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差距逐渐被缩小。之前学生毕业首选都是去工资较高的外企,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外资撤退

 

材料涨价、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我国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制造业规模持续增长,效益却明显下滑。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各类成本的急速攀升,已经让中国制造的红利优势不再,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将生产线外迁

作者:法治周末记者 孙政华     最后更新:2012-10-10 00:02:48来源:法治周末

 

 

 

 

法治周末记者 孙政华

“尽管国际上早有权威预测,未来全球10年内工程机械制造的主要投资会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但我们还是决定在美国的阿拉巴马州投资。”一位机械制造商对法治周末记者说,“原因很简单,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已经不在了,工资涨得太高……”

“比较明显的是制造业,最近连续3年里,工人工资在以每年30%的速度上涨,与3年前比较,投资商的工资压力加大了150%。”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各类成本的急速攀升,已经让‘中国制造’的红利优势不再明显,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将生产线外迁。”

 

外资的“战略性撤退”

 

事实上,继2009年耐克关闭在中国唯一一家鞋类生产工厂后,另一体育用品巨头阿迪达斯也准备关闭其在华唯一的自有工厂。阿迪达斯给媒体的书面回复称:“出于重新整合全球资源的策略考量,阿迪达斯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关闭在华的唯一一家自有工厂。”

一位业内研究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中国各类成本的急速攀升,已经让“中国制造”的红利优势不再,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将生产线外迁,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向东南亚等地迁移。

2011125,达能乳业上海有限公司宣布暂时停产。两天后,雀巢公司称作“相应调整”,于201112月底中止在华东区的冰激凌零售业务,并停止该区域的冰激凌生产运营。

相对于达能和雀巢遮遮掩掩地宣称“暂时停产”和“相应调整”,百事中国显得更为干脆,直接宣布退出其核心的瓶装业务。

比百事中国走得更早的是百思买。2011222,百思买宣布关闭在中国内地的所有零售门店,退出中国。

在去年宣布退出中国的跨国公司名单上,还有美泰公司芭比旗舰店、欧洲最大的建材分销商——法国圣戈班集团旗下建材销售商“美颂巴黎”以及玩具巨头仙霸玩具集团。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沈健博士为法治周末记者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了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务运行情况。今年16月全国非金融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705家,实际使用外资591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3.1%3%。其中,6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0亿美元,同比下降6.9%

 

多国制造业重返“家园”

 

虽然诸多举动被描述为因应对人力资源等成本上升所采取的“战略性撤退”,但这些宣布或调整、或退出中国市场的企业,其在中国的业务不可否认都到了艰难时刻。

“成本太高无疑是撤资的根本原因。”鲁政委解释,“我国制造业长期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或者说,我们的成本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但另一方面值得关注的是,很多发达国家过去将加工业移出本土,现在却又在用优惠政策将一些企业召回。

鲁政委说:“美国的工业化正在吸引本国和外国投资的不断加入。他们本身提供的很多优势政策相比之下也更受欢迎。”

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高端美资制造业正在从中国的实体经济中悄然撤退,并返回国内。美国玩具生产商Wham-O已经开始将其50%的飞盘和呼啦圈订单转向美国国内的生产商,而此前这些订单是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和地区生产的;原先将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外包给中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正在把这部分生产业务撤回美国;美国ATM供应巨头NCR已把部分ATM的生产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佐治亚州的哥伦布市。

近日亦有韩国媒体报道称,韩国知识经济部表示,在中国青岛的14家韩国宝石、饰品企业将返回韩国全罗北道益山市某产业园区。

这是今年4月韩国政府推出调头企业支援方案后,第一批集体撤回韩国的企业。

对此有分析称,一方面,这些企业可能受到中国投资环境变差的影响;另一方面,韩国本国的优惠政策成了吸引这些企业集体回国的关键因素。专家指出,由于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如从前。

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吸收外资规模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劳动力、土地、管理、运输等,所有成本都在上升。”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对记者说。前年他去多伦多探访的时候发现,同样一条牛仔裤,来自孟加拉国的卖50元,来自中国的卖80元。

在中国投资环境看似变差的同时,韩国出台的相关贸易政策,对本国在外国投资的企业来说却都是利好的。

韩国企划财政部在5月下旬表示,自从韩欧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下调关税的商品对欧盟出口剧增。半年以来,韩国下调关税的商品出口增加了27.1%。与此同时,韩国在4月还出台了一项企业回国支援方案,对那些在海外运营两年以上的企业,在韩国新设工厂时提供优惠。

除了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造成外资企业利润缩减也是众多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原因。鲁政委对记者说:“由于工资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原因,中国沿海制造业的成本与美国本土相比还有10%15%的优势。但综合考虑到法律的完备性、政策的确定性、可预测性、环境的熟悉程度等,美国投资商可能更愿意把钱投向本土,这10%15%的成本优势则显得微不足道了。”

 

撤资对中国影响有限

 

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的数量、速度以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至少在近连续15年的时间里,我国吸引外资都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而我国近一半的进出口也都是由外资来实现的。所以说,外资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依靠闲置土地、大量人口、低廉甚至免费的自然资源,拿下了全球低端产品市场。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提升,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直接推动制造业生产成本上升。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大量制造业企业处于产业链底层,从事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的生产。

前述业内研究人员强调:“以服装、机电、化工等为例,主要途径是代理品牌加工,特点是劳动密集,生产、管理简单,但能源消耗大,污染也较为严重。”

事实上,我国在技术引进上一直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

“中国企业大多为外国企业代加工,如果一些外资撤离中国,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中国企业的业务。不过,关键还是要看中国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能否找到可持续增长的发展模式。”锦宏中国价值基金总经理徐之骞认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对记者说,美欧加大制造业发展力度,确实会对中国制造业利用外资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中国和美欧的产业存在着结构上的互补性,制造业产品也存在差异性,因此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鲁政委亦强调:“工资的上涨是大势所趋,而我们现在忽略了汇率这个重要的问题。认真考虑汇率的问题是解决外资外流问题的关键。没有一个连续货币升值的国家可以持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

“而且,从中长期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配套完善,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升,综合经营成本仍然相对比较低。”前述业内研究员解释,“因此尽管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环境资源的约束趋紧等新的情况,但是中国吸收外资仍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的优势。”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