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法律书屋» 国际商法 >

“低碳经济和企业社会责任”系列(五):低碳经济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一致性分

时间:2010-06-08 点击:
 
 
【内容摘要】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获取利益的有效手段。发展低碳经济促使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创造品牌价值,而其不确定性更是为企业获取利润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市场制度的基础上,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责任与获取利益的绝佳机会。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利益 一致性
 
在全球变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之时,“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自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发展至今,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全球各国的一项共识。作为全球最大的碳资源拥有国,中国同时又处在经济转型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顺应历史潮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之举,更是为我国自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机。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虽然政府理应肩负着不可避免的重任,需要主导及规范其发展,但是企业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企业实现其社会责任的途径,更重要的是,这一发展模式亦能带给企业利润的增长,从而最终实现履行社会责任与获取企业利益的多赢局面。在此我将从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性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发展低碳经济的不确定性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发展低碳经济为企业带来的品牌价值三方面,结合实例来对此一致性进行阐述及分析。
一、             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性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曾提出,利润来源于创新。对于“创新”的理解,熊彼特也曾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它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i]
发展低碳经济,企业势必需要引入更低能耗的新产品,采取更集约的生产方式,开辟低碳市场,寻求更节能的原料来源,由此看来,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创新的一种表现。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简称NEC)是一家跨国信息技术公司,其为商业企业、通信服务以及政府提供信息技术(IT)和网络产品。2002年,NEC制定了“NEC环境经营目标2010”,确定了防止全球变暖的具体目标值,计划在2010年实现二氧化碳的实质性零排放。通过削减在自身生产活动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生产节能产品使客户减少碳排放,以及向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减少碳排放的方式,至2007年,NEC自身业务活动的碳排放量将少了198万吨,客户使用NEC产品的碳排放量减少了82万吨,提供IT解决方案的碳排放量减少了105万吨。将节能减排作为自身使命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不仅使NEC本身节约了成本投入,也使NEC的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实力。NEC开发的节能型服务器“Express5800/ECO CENTER”因其出色的节能效果,获得了2008年日本政府颁发的环境大奖,并且获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2007年,NEC在全球企业电话设备市场占有率以12%的市场份额连续两年名列第一。[ii]
纵观NEC在低碳经济中所采取的发展模式,其对自身生产活动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控制,是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生产节能产品使客户减少碳排放以及向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减少碳排放,是引入一种新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而最终其蝉联全球企业电话设备市场占有率则有力地证明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创新性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
二、             发展低碳经济的不确定性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
当今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几乎都持着乐观的态度,认为其发展不仅是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更认为其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契机,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尤其是这一经济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当下的投入较大,为它平添了几分不确定的因素。但是,这一不确定性却是本文在此要特别提出的,因为正是低碳经济的这一特性,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1927年,美国经济学家教授奈特写了一本名为《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的书,并在此书中提出利润来自不确定性。这个观点指出,如果市场是确定的,你能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所有收入,都将化为社会的机会成本。此时,你的产品价格等于成本之和,没有利润可言。[iii]
虽然奈特的观点着重于“利润”一词上,但是显然利益的范畴比利润更为广泛,当企业获得利润之时,其亦必然获取了利益。在发展低碳经济的现阶段,企业可以选择保守,亦可选择走在其他企业的前列,后者显然会遇见更多的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在正确的决策与管理的指引下,这类的企业必能获取更加丰厚的利益。
以英国石油为例。有观点认为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虽然这一观点在之前并非确切的定论,但英国石油全球总部认为科学论证虽然没有说气候转暖肯定是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但是英国石油还是应该考虑用技术解决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并承诺到2010年要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水平降低10%。这些年英国石油业务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于2001年提前9年实现了当年承诺的这个目标。开始时,英国石油没有意识到这个项目会盈利,结果说明这样做更省钱,更节约成本。据介绍,这个项目英国石油投入了2000万美元,却获得了5.6亿美元的增值回报。
从这一实例中看出,英国石油抓住了具有不确定性的市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实现了获取了企业利益。
三、             发展低碳经济为企业带来的品牌价值
众所周知品牌效应对企业利益的影响,企业不仅能通过提高客户忠诚度从而促进产品的销量,也能因为良好的品牌形象而获得政府的支持。在环保节能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较之一些以高排放高消耗作为生产方式的企业,更易树立起优良的公众形象,为进一步打开市场,夺取市场占有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意就是生意,但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就必须注重社会责任的作用,否则生意就不会长久。”这是英国石油一直遵循的生意原则。本着这一原则,英国石油一直都主动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其举措之一便是在上文中所提及的用技术解决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正是这一系列举措树立了英国石油在美国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获得了美国石油资源的管理权。在美国,对于石油这种重要战略资源的控制十分严格,一般很少交由外国公司管理。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便指出,把这笔生意交给英国石油的理由,是因为英国石油公司给美国人一种“公正、可靠、放心的感觉”。
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践的分析可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追求企业利益并非存在矛盾,相反的,二者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一致性,而这一致性在低碳经济中更是表现的更为明显与突出。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致性的背后,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作为保障,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上述的一致性才有可能实现,反之,混乱的市场只能使得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蒙受损失。举例来说,当知识产权无法得到保障,首先研制出的技术被他人随意盗用,那创新的价值随即灰飞烟灭。再比如,当垄断成为主要形式,品牌价值在缺乏竞争的市场根本无从体现,因为消费者早已丧失了选择的权利。为了形成一个健全的市场制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作为后盾。首先,我认为应当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健康的市场竞争的指导规范,只有有了此“规矩”,才有可能形成低碳经济的“方圆”。虽说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已有了一系列规范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但是显然现有的法律仍然无法非常有效地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在顺应历史的潮流中,我们应该出台更多符合现有发展形势的法律法规,或是对现有的法律进行修订与补充。其次,我国法制所面对的一大问题便是法律的贯彻落实问题,没有切实的落实,再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只能是空谈。对于那些走在多数企业前列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来说,能有一套被彻底贯彻的法律法规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当其权利能得到切实的保障,才能使其有继续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性。最后,在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切实的贯彻之后,我认为政府应该给予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例如税收政策上的区分对待,对粗放型企业加收排放税或是对低碳企业减收增值税等。
综上所述,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市场制度之下,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社会责任与获取利益的绝佳机会。换句话说,发展低碳经济为企业,尤其是中国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转型的绝佳契机,通过向更集约的经济模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企业不仅能履行社会责任,更能从中获取巨大的商机,赢取利润,从而为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亦为实现企业自身在愈加激烈的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i]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转引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5381.htm,2009年11月4日登陆。
[ii] 张凌宁:《NEC:将节能减排与自身业务发展结合》,《WTO经济导刊》,2009年11期。
[iii] 张维迎,《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发布暨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2007年4月14日。
 
 
 
【参考文献】
1、任荣明、朱晓明:《企业社会责任多视角透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张维迎,《正确解读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调查结果发布暨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2007年4月14日
3、张凌宁:《NEC:将节能减排与自身业务发展结合》,《WTO经济导刊》,2009年11期。
4、《中国公司治理报告:利益相关者与公司社会责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