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主办   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动态速递 >

张茉楠:中国贸易总量被严重高估

时间:2014-02-03 点击:
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07亿美元,位列世界第29位。2009年超越德国,坐二望一。不出意外,2013年有望登顶。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不仅要追求贸易总量全球第一,更要对贸易质量有更高要求。由于传统贸易量统计方法存在缺陷,数据只能体现贸易规模,但并不能反映一国所创造的贸易增加值。对于这个第一,中国要有清醒认识。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25.83万亿元(折合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这是中国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的关口,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虽然美国在今年2月才会公布2013年全年的贸易数据,但现有官方数据表明,2013年1月至11月,美国的进出口总额约3.6万亿美元。因此,几乎可以确定,美国单凭12月的进出口贸易额是不可能赶超中国的)。然而,真实的状况真的是如此吗?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加工贸易,中国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价值链体系的重要环节。这种模式虽然使得本土企业有机会直接参与国际分工,但由于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高价值两端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控制,本土产业始终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利润微薄。
        然而,虚胖的贸易规模和份额的增长非但没有带来利益分配的增长,反而加剧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国际上通常以经常性账户顺差占GDP的比重作为“失衡”程度的衡量指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中国经常性账户失衡占全球失衡的份额已从2003年的6.8%,上升到2008年峰值时的24.3%,2009年为24.1%,2010年回落至19.9%,被认为是有1/5的全球失衡来自中国,汇率摩擦、贸易摩擦等由此产生。
        当前依据原产地原则进行的传统总量贸易统计有许多弊端:一方面,由于大量中间品贸易的存在,统计跨境总量贸易而非净增加值会产生大量重复计算;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反映出产品在生产环节上的流动,所以双边贸易统计中包含了他国中间投入品价值,造成了大量贸易被重复计算。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3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出口中约有28%是进口国仅仅为了将其作为生产某种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中间产品而进口,在2010年19万亿美元的全球出口中,约有5万亿美元重复核算。2011年以来,世界贸易组织(WTO)力推国际贸易统计改革,WTO在国际贸易统计新框架中以“贸易增加值(商品在一国新增价值)核算”替代“贸易全值核算”,让世人对全球贸易分工和全球价值链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
        根据WTO和亚洲经济研究所2011年报告,以增加值贸易方法测算,中美贸易顺差在2000年、2005年和2008年三个年份相比传统统计方式计算出的顺差额要缩小20%-27%,如果考虑到加工贸易因素,贸易失衡的程度更是会减少40%以上,甚至在2005年达到了53%的缩减规模,可见,全球失衡的状况并没有如传统全值统计所显示的那么严重,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也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不难看出,现有的以进出口产品总值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统计框架已无法准确地反映全球贸易的增长和失衡格局,因为一国贸易的真实情况并非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而是更集中反映在一国所创造的增加值上。
        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地位问题,真正的强国必定是贸易强国,而一个国家是否成为贸易强国?不仅是贸易额的大小以及范围,而在于流通渠道的自主控制权和商品价格的自主定价权。显然,中国在这方面还处于极端幼稚期,或者说发育阶段的起步期。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贸易新趋势表明,未来十年全球竞争将是价值链的竞争,依靠低成本优势建立起来的国家比较优势已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必须建立成本领先之外的竞争力,向生产率要效益,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由于中国加工贸易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形成了研发和营销“两头在外”的模式,再加上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过短,对配套产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工贸易的方式结构,加快搭建和延长国内价值链。
        与此同时,如果能让成本上升的压力成为一种有效的倒逼机制,下大力气向那些技术水平较高、规模报酬递增特征明显、产业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或许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全球贸易分工中的利益分配,有底气淡定面对全球贸易中的“多面夹击”和“釜底抽薪”,从而真正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当然,我们不应忽略以下现实问题:外贸企业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东南亚劳动力要素竞争力增强。中国要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张茉楠作者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分享到: 0
 
上一篇:
下一篇:    
收藏 打印 关闭